乌克兰国家科学院核研究所是乌克兰在核领域的重要科研机构,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二战后不久的 1944 年,基辅的物理研究所内就设立了一个部门,专门处理核物理及原子能利用的相关问题.
1956 年,该部门启用了一台 U-120 回旋加速器;1960 年,又一台研究反应堆 VVR-M 投入运行;1964 年,静电发生器 EGP-5 开始使用.
1970 年 3 月 26 日,依据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的相关决议,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主席团决定在其物理研究所的多个核部门基础上,创建乌克兰国家科学院核研究所.
核物理学:对原子核的结构、性质以及核反应等进行基础研究,探索原子核内部的奥秘,为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原子能:涉及原子能的产生、控制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包括核电站的技术研发、核燃料的循环利用等,致力于提高原子能利用的效率和安全性.
固态物理学:研究固体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晶体结构、电子态、磁性等,以及这些性质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为开发新型核材料和高性能半导体材料等提供理论支持.
等离子体物理学:探索等离子体的产生、性质和行为,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对于核聚变能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在材料表面处理、天体物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放射生物学:研究电离辐射对生物系统的影响,包括辐射对生物体的损伤机制、辐射防护以及放射性核素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等,为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放射生态学:关注放射性物质在生态环境中的行为、迁移规律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如何评估和减轻核活动对环境的潜在危害,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
研究核反应堆 VVR-M:是开展核物理实验和放射性同位素生产等研究的重要平台.
回旋加速器 U-120 和 U-240:用于加速带电粒子,使其获得高能量,进而开展各种核反应实验,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等.
10MeV 静电串联加速器:为核物理研究提供了高能量、高精度的离子束,可用于材料分析、核反应机制研究等多种实验.
乌克兰国家科学院核研究所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其中包括多位知名科学家,如 Aleksandr Lei Punskii、Vilen Strutinsky、Yuri G. Zdesenko 等,他们在核物理及相关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经验,为研究所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该研究所还承担着培养核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为乌克兰及其他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和学术交流活动,使学生掌握核物理及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和实验技能,为核科学技术的发展输送了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