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艺术学院(Estonian Academy of Arts)

  1. 学校概况

    • 历史悠久:爱沙尼亚艺术学院(Estonian Academy of Arts)是爱沙尼亚唯一的公立艺术大学,有着超过 100 年的历史。它见证并推动了爱沙尼亚艺术领域的持续发展。

    • 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为爱沙尼亚艺术学院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灵感来源和实践机会。

  2. 专业设置

      • 设计专业

        • 平面设计:学生在这里学习如何通过文字、图像、色彩等元素进行视觉传达。课程包括字体设计、标志设计、海报设计、书籍装帧等。例如,在字体设计课程中,学生要研究不同字体的风格、历史演变,并且能够设计出符合特定主题和受众的字体。

        • 产品设计:聚焦于产品的功能、外观和用户体验。从日常用品到工业产品,学生需要掌握产品设计流程,包括市场调研、概念设计、模型制作、材料选择等。比如在设计一款家具时,学生要考虑人体工程学、材料的质感和耐用性等诸多因素。

        • 时装设计:涵盖服装设计理论、服装制版、裁剪、缝纫等技能。学生还会学习服装史、时尚趋势预测等知识。学院会定期举办时装秀,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与时尚界建立联系。

      • 视觉艺术专业

        • 绘画:包括油画、水彩画、素描等多种绘画形式。学生在学习绘画技巧的同时,还会探索不同的绘画风格和题材。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例如,在油画课程中,学生要掌握颜料的特性、笔触的运用以及色彩的搭配,能够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油画作品。

        • 雕塑:教授雕塑技巧,如木雕、石雕、金属雕塑等。学生要学习如何将创意转化为三维的雕塑作品,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加工方法。同时,雕塑专业的学生也会涉及公共艺术领域,学习如何将雕塑作品与环境相融合。

        • 摄影:涉及摄影技术、艺术摄影、商业摄影等多个方面。学生要学习相机的操作、光线的运用、构图技巧等。在艺术摄影课程中,学生可以探索摄影的艺术表现力,通过摄影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在商业摄影课程中,学生则要学习产品摄影、人像摄影等用于商业目的的摄影技巧。

      • 建筑专业

        • 建筑专业的学生要学习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历史、建筑技术等知识。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工作室、建筑力学、建筑材料等。在建筑设计工作室课程中,学生要完成从概念设计到建筑方案设计的全过程,并且要考虑建筑的功能、形式、环境适应性等诸多因素

  3. 教学模式

    • 实践与理论结合:学院强调实践教学,每个专业都有配套的工作室或实验室。例如,设计专业的学生有自己的设计工作室,配备了专业的设计工具和设备;建筑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建筑模型实验室制作建筑模型。同时,理论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和设计的本质。

    • 项目式教学:很多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以建筑专业为例,学生可能会参与实际的建筑设计项目,与客户、施工团队等合作,了解建筑项目从策划到实施的全过程。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跨学科教学:鼓励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比如,在一些大型的艺术展览或设计项目中,会有视觉艺术专业、设计专业和建筑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视觉艺术专业的学生负责艺术品创作,设计专业的学生负责展览的视觉传达和空间布局,建筑专业的学生则参与展览空间的建筑设计。

  4. 师资力量

    • 学院拥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许多教师是在艺术、设计、建筑等领域有杰出成就的艺术家、设计师或建筑师。他们不仅能够传授专业知识,还能为学生提供行业内的最新动态和实践经验。例如,一些教师在国际艺术展览或建筑设计竞赛中屡获殊荣,他们会将自己的参赛经验和创作思路分享给学生。

  5. 校园文化与艺术活动

    • 艺术展览与活动:学院经常举办各种艺术展览、设计比赛、学术讲座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也吸引了众多艺术家、设计师、学者和艺术爱好者前来交流。例如,每年的毕业作品展是学院的重要活动之一,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在几年学习中的成果,同时也可以与潜在的雇主或合作伙伴建立联系。

    • 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许多国外艺术院校建立了交换生项目、联合教学项目或学术合作关系。学生有机会到国外学习交流,拓宽国际视野,了解不同国家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同时,也会邀请国外的艺术家和学者来校讲学,促进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知名校友


  • 尤利・阿拉克(Jüri Arrak):爱沙尼亚画家,其作品风格独特,在全球范围内广受赞誉。

  • 埃韦林・塞缪尔(Evelin Samuel):身兼歌手、演员、作家等多重身份,曾参加欧洲歌唱大赛。

  • 海因茨・瓦尔克(Heinz Valk):爱沙尼亚艺术家、漫画家兼政治家,他创造了 “歌唱革命” 一词及其口号。

  • 汉内斯・沃尔诺(Hannes Võrno):爱沙尼亚喜剧演员、前政治家和军官。

  • 洋子・阿伦德(Yoko Alender):爱沙尼亚建筑师、公务员和政治家,是爱沙尼亚第十四届议会成员,并担任环境委员会主席。

  • 皮雷特・劳德(Piret Raud):爱沙尼亚当代作家、画家、作家兼插画师。

  • 莱昂哈德・拉平(Leonhard Lapin):爱沙尼亚建筑师、艺术家、建筑历史学家和诗人。

  • 哈迪・沃尔默(Hardi Volmer):爱沙尼亚电影导演、木偶剧院布景师和音乐家。

  • 马丁・萨尔(Martin Saar):爱沙尼亚艺术家,目前在纽约和塔林两地生活与工作。

  • 陶诺・康格罗(Tauno Kangro):爱沙尼亚雕塑家。

  • 卡德里・马尔克(Kadri Mälk):爱沙尼亚艺术家和珠宝设计师。

  • 利西・奥亚马(Liisi Ojamaa):爱沙尼亚诗人、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和编辑。

  • 西涅・基维(Signe Kivi):爱沙尼亚纺织艺术家和政治家,曾担任爱沙尼亚文化部长一职 。

  • 维尔伦・昆纳普(Vilen Künnapu):近三十年来爱沙尼亚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也是首批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之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