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威罗大学(Universidade de Aveiro)

阿威罗大学是葡萄牙一所知名的公立大学,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学校概况


  • 成立时间:1973 年.

  • 地理位置:位于葡萄牙中部的阿威罗市,该市是一个充满传统与现代气息交融的城市,其周边自然环境优美,阿威罗泻湖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使其成为葡萄牙沿海地区的水文奇观之一.

  • 校园环境与设施:校园如同一个 “小城镇”,拥有约 40 栋建筑物,包括教学楼、科研楼、行政楼、技术支持设施、住宅、食堂、酒吧、药店、银行、旅行社、邮局、图书馆、书店、文具店、复印店、大学健康中心等一应俱全的设施,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学习与生活条件.

学生与师资规模


  • 学生规模:约有 13,675 名学生,其中国际学生占 9%.

  • 师资力量:拥有 970 名学术人员、125 名研究员、365 名博士后以及 630 名行政和管理人员.

专业设置


  • 工程类: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等专业,其中电子与电信工程的集成硕士课程是葡萄牙首个获得欧洲工程教育认证网络(EUR-ACE)认证的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欧洲工程硕士课程.

  • 理学类:涵盖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地学等基础学科,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训练.

  • 信息技术类:包括计算机科学、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等专业,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能力,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 经济管理类:设有经济学、管理学、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在商业领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 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类:有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艺术与传播等专业,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提升人文素养和沟通表达能力.

教学特色


  • 创新教育模式:采用创新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项目式学习、实验课程、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 跨学科研究与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学习,打破学科界限,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合作能力。学校的矩阵式结构和组织形式促进了教学与研究的交流与融合,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 国际化教学:作为一所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学,阿威罗大学与世界各地的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如交换生项目、双学位项目、暑期学校等。此外,学校还开设了英语授课的课程,吸引了众多国际学生前来学习,营造了多元文化的学习氛围.

科研情况


  • 科研成果丰硕:在多个学科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尤其在电信、材料科学、海洋科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处于葡萄牙领先水平。学校的研究人员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论文,并获得了多项专利和科研奖项.

  • 科研中心众多:拥有 18 个研究单位,其中 15 个被葡萄牙国家科学基金会评为 “非常好” 或 “优秀”,4 个研究单位被葡萄牙政府授予 “副实验室” 称号,这是对其卓越科研能力的高度认可.

文化交流


  • 孔子学院:2015 年 4 月,阿威罗大学与大连外国语大学联合创办了孔子学院,积极推动中文教学及中葡文化交流,为当地培养了众多汉语人才,促进了中葡两国在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 文化活动:学校每年举办秋季音乐节等文化活动,为当地社区带来丰富多彩的音乐表演,包括古典音乐、折衷主义音乐和多学科音乐等,丰富了学生和市民的文化生活

知名校友:


  • 黄灿:浙江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SSCI 索引期刊《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的编委,在创新和知识产权管理、科学技术政策分析等研究领域颇有建树.

  • Uwe Kaehler 教授:阿威罗大学数学系教授,研究领域为 Clifford 分析及应用、PDE、算子理论等,担任《Advances in Applied Clifford Algebras》主编,还在多个国际杂志担任编委.

  • 李国锋:四川外国语大学葡萄牙语专业 2020 届毕业生,是阿威罗大学 / ISCTE 中国研究专业硕士,目前为里斯本大学政治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在读博士研究生,还担任澳门科学文化中心 / 葡萄牙科学技术基金会奖学博士生以及里斯本大学东方研究所研究员.

  • 若泽・丰特・费雷拉:阿威罗大学陶瓷与玻璃工程教授,在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加工和常压烧结以及氧化铝陶瓷水处理等方面有着深入研究.

  • 赵伟:陕西师范大学校友、澳门大学校长,国际著名电脑及资讯科学专家,获阿威罗大学等 12 所知名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其在推动澳门与葡萄牙以及中国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优秀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