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核物理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Nuclear Research)

波兰的国家核物理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Nuclear Research)是中欧最大的科学研究所之一,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历史沿革


1955 年 6 月 4 日,波兰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团通过设立核研究所的决议,其第一任主任是 Andrzej Soltan 教授. 1958 年,第一座苏联研究堆 Ewa 在斯维尔克投入运行,主要用于生产医药和工业用同位素. 1966 年,决定建造第二座波兰研究堆 Maria,该反应堆于 1974 年 12 月 18 日首次达到临界状态. 1982 年,由于政治决定,该机构发生分裂,后又历经多次变革与重组,2011 年 9 月 1 日,核问题研究所与 Polatom 原子能研究所合并,更名为国家核研究中心.

研究领域


涵盖物理学、核和等离子体技术、天体物理学等基础和应用研究,具体包括以下科学领域 :


  • 物理学:如粒子物理、核物理、反应堆物理、加速器物理等,对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和原子核的性质、相互作用等进行深入研究。

  • 材料工程:开展核材料、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致力于开发新型材料,提高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以满足核能及相关领域的需求。

  • 自动化与电子技术:研究核设施中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子仪器设备等,保障核研究和应用中的高效运行和精确测量。

  • 空间技术:探索核能在空间探索中的应用,如空间反应堆、同位素电源等,为未来的深空探测等提供能源支持。

  • 环境工程:研究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核技术在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应用,确保核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 采矿与能源:涉及核能资源的开采、核燃料循环等方面的研究,以及核能与其他能源的综合利用,为能源供应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

  • 制药科学:利用核技术生产放射性核素医疗制剂,开展核医学相关的研究和应用,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科研设施


  • 研究堆:拥有波兰唯一的研究核反应堆 Maria,可用于中子束物理研究、放射化学和材料研究以及反应堆工程和核电研究等,还能辐照目标材料以生产同位素,并进行辐照以进行短寿命同位素光谱测定.

  • 回旋加速器:如 2023 年安装的由比利时公司 IBA 设计和建造的 Cerad 回旋加速器,可用于新放射性药物的研究.

  • 计算中心:其下属的斯维尔克计算中心(CIS)是世界大型强子对撞机计算网格(WLCG)中的一级站点,为核物理研究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持,包括数据处理、模拟计算等.

科研成果


  • 同位素生产: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就生产了许多创新产品,包括放射性核素医疗制剂如 131I、35S、32P、标准和伽马射线源以及第一台锝发生器等.

  • 理论研究进展:例如,2024 年,该中心的 Marek Biesiada 教授与长江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学者合作,在利用强引力透镜的观测在星系尺度上检验广义相对论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

  • 技术应用:开发的先进技术应用于多个领域,如为波兰边境提供的非侵入式大型货物检查的 X 射线扫描仪,保障了边境安全;其研发的计算流体动力学综合方法,可准确模拟紧密排列燃料组件几何形状中的湍流流动和热交换现象,为核反应堆设计提供了重要支持.

机构设置


下设三个科研机构,分别为斯维尔克国家核研究中心、核化学与技术研究所、克拉科夫核物理研究所.

国际合作


  • 与众多国际科研机构保持着广泛的合作关系,如与 CERN 等在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等项目上开展合作,其斯维尔克信息中心(CIS)在该实验中已正式达到一级站点地位.

  • 2024 年与法国法马通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探索在核教育和研究方面的合作机会.

  • 积极参与国际科研项目,与多个国家的科研团队开展联合研究,共同推动核物理及相关领域的发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