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锡根大学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特色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早期发展:锡根的教育和研究历史可追溯到 16 世纪。1536 年,拿骚 - 锡根伯爵威廉一世委托萨克森教育家和神学家伊拉斯谟・萨尔塞里乌斯建立了一所拉丁学校。1594 年至 1599/1600 年以及 1606 年至 1609 年期间,加尔文改革派的黑博恩学院迁至锡根,并安置在下城堡的建筑内.
学校前身:1853 年,此地建立了著名的 “Wiesenbau 工程学校”,主要教授草地培养、灌溉技术及土地改良等,以提升农田产量,该校的草地培养及灌溉技术在当时的德国国内堪称一流。二战后,该校教育重心转入土木工程学,更名为 “国家建筑工程学校”.
正式建校:1964 年 “锡根教育学院” 建立,1972 年工程学校与教育学院合并,产生了今天的锡根综合性大学。1980 年,学校更名为 Universität-Gesamthochschule,1983 年古默斯巴赫校区转至科隆应用科学大学,2003 年学校正式定名为锡根大学.
学生数量:2017 年,学校约有 18,618 名学生注册,其中外国留学生约占 13% ,目前有近 2 万名在校生,包括两千多名来自 90 多个国家的留学生.
教职工数量:拥有 1380 名学术人员和 773 名行政人员.
校园分布:学校位于德国北莱茵 - 威斯特法伦州的锡根市,在与锡根市政府签署改建协议后,现拥有八个校区,不同专业的上课地点和不同职能部门分散在整个城市中.
学院设置:学校设有 4 个学院,分别为哲学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经济学院、自然科学工程学院.
专业课程:提供约 100 多个专业课程,涵盖文、理、工、经、管、法等学科,每个专业方向均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如建筑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机械制造、经济信息工程、普世基督教神学、历史学、文学文化与传媒等.
优势学科:在德国明镜周刊的大学评比中被评为德国顶尖大学,其工程学、日耳曼学、师范教育等方面享有很好的声誉,尤其是电气工程与信息技术、机械工程和经济与管理等学科领域在德国更是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的数学、物理、化学、电气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实力强劲,由联邦政府设立的横跨物理、化学、机械工程、信息工程和微电子技术等领域的 ZESS 传感器研发中心就设在该学院.
教学特色:作为德国第一所参加欧洲大学校长会议 “机构质量审核计划” 的大学,锡根大学注重教学质量和教育系统的透明度和平等性,强调理论结合实践,积极推行新兴专业建设。学校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伊拉斯谟斯项目成员,每学期都会接受几十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交流学生,并且与全球众多高校建立了正式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交换学习和双学位课程机会.
科研实力:锡根大学致力于跨学科研究,建有 23 个科研中心,涵盖了人文社会学、欧洲区域研究、康德评论、文化生态与文学教学、社会科学教育和研究、性别研究等多个领域,为师生开展前沿性科研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学校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在传感器技术、微纳米技术、建筑材料创新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了联邦政府及第三方的大量科研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