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院

以下是国际关系学院的相关信息:

英文名字

英文名称为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缩写为 “UIR”。

基本信息

  • 学校性质: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财政部、教育部开展的中央所属小规模特色院校改革试点高校。

  • 学科特色: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重点。截至 2024 年,学校拥有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政治学、国家安全学、理论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和网络空间安全等 5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翻译、电子信息、法律、警务等 4 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 专业建设:本科层次共设有 13 个本科专业,10 个本科招生专业已全部获批 “双万计划”,其中国际政治、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法语和日语 6 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网络空间安全、传播学、行政管理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4 个专业入选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学生规模:2024 年,全日制在校生数 2524 人,其中本科生人数 1840 人。

  • 师资力量:截至 2024 年,授课教师中专任教师 193 人。

  • 学校排名:在 2024 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 211 名。

历史发展

国际关系学院前身为 “中央军委干部学校”,1949 年经周恩来总理和杨尚昆同志批准后正式建立。1955 年 7 月开始招收本科生。1961 年 12 月改名为 “外交学院分院”,1965 年改名为 “国际关系学院”。1978 年 9 月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后开始重建,并再次列为全国重点高校。1981 年 11 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21 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专业设置

本科专业有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国际政治、英语、法语、日语、传播学、行政管理、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海外利益安全。

学费

博士研究生的学费标准为 10000 元 / 人 / 学年。本科专业学费信息目前未对外公布,可参考学校官网或相关招生资料。

奖学金

国际关系学院设有多种奖学金,如 “留香奖学金”。该奖学金由国际关系学院的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合作设立,以 09 级留学生自愿捐赠的资金作为奖金,颁发对象为学院全体学生。

申请条件

  • 本科: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成绩达到该校在考生所在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学校在录取时会综合考虑考生的高考成绩、体检情况、政审情况等,部分专业可能对考生的外语成绩、口试成绩有一定要求。

  • 硕士:一般要求具有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力,符合报考专业的具体要求,如专业背景等。需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成绩达到学校复试分数线,通过复试后可被录取。推免生需获得本科所在学校的推免资格,并按照学校要求提交相关材料,通过学校的资格审查、面试等环节。

  • 博士:获得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有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考生还需通过学校组织的 “申请 — 考核” 制综合考核,包括材料审核、笔试、面试等环节。

申请时间

  • 本科:按照各省份规定的高考志愿填报时间进行申请。

  • 硕士: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的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 10 月份,具体以当年教育部公布的时间为准。学校的复试时间通常在次年 3 - 4 月份。推免生申请时间一般在每年的 9 月,具体时间以学校公布的接收推免生工作方案为准。

  • 博士:以 2025 年博士招生为例,线上报名时间需关注学校官网通知,一般在前一年的 11 - 12 月左右,材料提交截止时间等也以官网通知为准。

录取率

国际关系学院未公开具体的整体录取率数据。不过,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其招生要求较为严格。在高考统招中,学校在各省份的录取分数线一般较高,通常超过一本线,部分专业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接近或超过一些 985 高校的分数线。以 2024 年在北京市的普通批录取分数线为例,不限选考科目组为 598 分,物理 + 不限选考科目组为 585 分。对于特殊类型招生,如保送生等,也有严格的选拔标准和程序。

国际国内排名

  • 国际排名:国际关系学院在国际上没有明确的综合大学排名。但在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相关学科领域,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多所国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有合作交流。

  • 国内排名:在软科 2024 年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 211 名。在国内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专业领域排名中,通常处于前列。

知名校友

  • 秦刚: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外交部部长。

  • 安民:曾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商务部副部长。

  • 邹加怡:全国政协秘书长。

  • 毛京波:林肯亚太及中国区总裁。

  • 王帆:外交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兼中国外交培训学院院长。

  • 杨明杰: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

  • 杨伯江: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

  • 刘欢:中国内地流行乐男歌手。

  • 苏群:篮球评论员、《篮球先锋报》总编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