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相关信息:
英文名称为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简称 “CUGB”。
学校类型:教育部直属并与自然资源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 “双一流” 建设高校、“211 工程” 和 “985 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重点建设高校。
院系设置: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学校共有 16 个学院。
专业设置:有 47 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6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34 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15 个,建有 15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校学生: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校内共有全日制在校生 17289 人。
教职工: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教职工 1723 人。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29 号。
1952 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创建北京地质学院。
1960 年,成为全国重点高校。
1970 年,迁往湖北江陵,1975 年,迁至武汉。
1978 年,在北京原校址恢复招生。
1986 年,成立研究生院。
1987 年,组建中国地质大学,分北京、武汉两地办学。
1997 年,成为国家 “211 工程” 重点建设高校。
2000 年,由原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
2005 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各自独立办学。
2006 年,成为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重点建设高校。
2017 年,入选为国家 “双一流” 建设高校。
2023 年,高校雄安校区开工建设。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地球化学、资源勘查工程等。
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地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安全工程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科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等。
能源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石油工程、碳储科学与工程等。
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等。
外国语学院:英语。
珠宝学院:产品设计、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学、智能地球探测等。
海洋学院:海洋科学、海洋资源与环境。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土地整治工程、土地资源管理、测绘工程等。
地质学、地质学(地质地球物理复合)、地质学(旅游地学)、地球化学专业 4500 元 / 年,软件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5500 元 / 年,英语专业 6000 元 / 年,产品设计专业 10000 元 / 年,其余各专业均为 5000 元 / 年。工商管理(地球科学与商务)国际班的学生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学习期间的有关费用按照相关协议执行。
国家奖学金:本科生国家奖学金每学年评选 10 名,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和博士各评选 10 名,还有双一流学科倾向名额。
国家励志奖学金:本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学年评选 36 名。
学校奖学金:学校还设有其他各类奖学金,如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等,具体奖励金额和评选条件根据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本科: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考生,符合教育部和所在省份规定的相关报考条件,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体检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的要求。
硕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考生学业水平符合相应条件,如应届本科毕业生、具有本科学历人员、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 2 年及以上人员等。
博士: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 6 年以上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等。
本科:参加高考的考生,按照所在省份教育考试院规定的时间进行高考报名和志愿填报。一般高考报名时间在每年的 11 月至 12 月左右,具体时间以各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硕士: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网上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 10 月,具体时间以当年教育部公布为准。推免生申请时间一般在每年的 9 月,具体时间以学校当年发布的接收外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为准。
博士:一般分为春季和秋季招生,春季招生申请时间一般在前一年的 11 月至 12 月,秋季招生申请时间一般在当年的 3 月至 4 月,具体时间以学校当年发布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为准。
本科录取率:学校本科录取率因年份、省份、专业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一般不对外公布具体数据。以 2022 年为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共录取本科新生 2163 名,其中普通考生 1764 名,其他招生类别 399 名。但这不能直接反映出录取率。
硕士录取率:2025 年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 2100 名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 230 名,采取差额复试形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 120%。从近年部分专业情况来看,如 2022 - 2024 年设计学专业,2022 年拟招 16 名,录取 36 名;2023 年拟招 26 名,录取 37 名;2024 年拟招 44 名,录取 43 名(其中 13 名为推免生)。
博士录取率:2024 年共录取博士研究生 703 名(全日制 649 名,非全日制 54 名;学术型 586 名,专业型 117 名)。博士招生一般分为春季和秋季招生,具体录取率也因专业和报考情况而异。
肖文交:1992 届硕士研究生,现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特提斯和中亚造山带造山与成矿作用等研究,2019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彭建兵:1978 届本科生,现任长安大学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地质灾害及城市地质等教学与科研工作,2019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舒德干:87 届校友,师从郝诒纯院士攻读古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西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长。发现并命名了郝氏地大动物,在生命演化研究领域有重要贡献。
彭云彪:1989 届地球化学与勘查专业本科、2007 届能源地质工程专业博士校友,工作于核工业二〇八大队,获首届 “国家卓越工程师” 称号。
李久林:1991 届地质学和水文工程地质双学士学位、1993 届水文工程地质专业硕士校友,工作于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获首届 “国家卓越工程师” 称号。
王金海:2006 届地球物理学专业校友,现任青海省第三地质勘查部副主任等职务,获 2024 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