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大学

以下是关于上海体育大学的相关信息:

英文名字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基本信息

上海体育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最早的体育高等学府之一,是一所以体育学学科为特色,具有鲜明体育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在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和丰富的经验,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在国内外体育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

历史发展

  • 1952 年,华东体育学院在上海创建,选址于上海江湾原复旦大学体育专科旧址。

  • 1956 年,更名为上海体育学院。

  • 2022 年,经教育部批准,上海体育学院更名为上海体育大学。

专业设置

学校设有多个学院,涵盖了多个专业领域,以下是部分专业:


  •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专业。

  • 武术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 运动科学学院: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应用心理学等专业。

  • 经济管理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

  • 传媒与艺术学院:体育新闻与传播、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

学费

  • 一般本科专业学费为每年 5000 元。

  • 艺术类本科专业学费为每年 10,000 元。

  •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有所不同,如与美国休斯敦大学合作举办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费为每年 30,000 元。

奖学金

上海体育大学设有多种奖学金,以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在专业领域取得优异成绩。


  • 国家奖学金:每人每年 8000 元。

  • 上海市奖学金:每人每年 15,000 元。

  • 学校奖学金:包括综合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等,奖励金额根据不同等级有所差异。综合奖学金一等奖每人每年 3000 元,二等奖每人每年 2000 元,三等奖每人每年 1000 元。

申请条件

  • 本科申请条件

    • 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且具有一定的体育特长或相关专业基础。

    • 参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的体育类专业统一考试,并达到相应的分数线。

    • 文化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份体育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

  • 研究生申请条件

    • 具有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力。

    • 报考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需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和专业知识;报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需具备相关专业实践能力或经验。

    • 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等科目,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分数线。

申请时间

  • 本科申请时间

    • 体育类专业考试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 11 月至次年 1 月,具体时间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考试机构的安排而定。

    • 文化考试报名时间与普通高考报名时间相同,一般在每年的 10 月至 11 月。

    • 学校的录取工作一般在每年的 7 月至 8 月进行。

  • 研究生申请时间

    •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报名时间一般为每年的 10 月,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为 11 月,考试时间为 12 月。

    • 学校的复试时间一般在次年的 3 月至 4 月。

录取率

上海体育大学不同专业的录取率有所不同,且每年的录取情况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招生计划、报考人数、考生成绩等。以 2024 年体育单招为例,该校公示的拟录取考生名单有 279 名,其中运动训练专业 234 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45 人。但这只是体育单招的情况,对于其他招生方式,如普通高考、保送录取等,录取率的计算方式和具体数据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由于学校在体育领域的较高声誉和专业特色,报考人数较多,竞争较为激烈,整体录取率相对较低。

国际国内排名

  • 国际排名:在 2023 年软科全球体育类院系学术排名中,上海体育大学继 2022 年首次跻身全球 50 强后,排名提升至 36 位,成为国内世界排名最高的体育类院系。该排名的对象为全球设有体育院系且这些体育院系的科研达到一定规模(以 Web of Science 收录论文数为标准)的大学,2023 年被纳入排名的有全球 460 所大学的 523 个体育院系。

  • 国内排名:在 2025 年 ABC 中国大学排名中,上海体育大学在体育类大学中排名第二,全国排名第 145 位。在 2024 年 ABC 中国大学排名中,上海体育大学在体育类大学中同样排名第二,全国排名第 150 位。

知名校友

上海体育大学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以下是一些知名校友:


  • 施之皓:国际乒联副主席,曾担任中国乒乓球队女队主教练,带领中国女乒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

  • 孙海平:“国宝级别” 田径教练,培养出刘翔等优秀田径运动员,为中国田径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 陈忠和:原中国女排主教练,带领中国女排在 2004 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冠军,推动了中国女排的发展。

  • 吴敏霞:前中国女子跳水队运动员,奥运会冠军,在跳水领域取得辉煌成就。

  • 邹市明:中国拳击毫无争议的领军人,奥运会拳击冠军,为中国拳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 丁宁:中国女子乒乓球队队长,奥运会乒乓球冠军,在乒乓球领域有着卓越的表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