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山东师范大学的相关信息: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缩写为 SDNU。
学校类型:师范类本科高校,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是教育部首批创新创业示范性高校,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入选国家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 “111 计划”),2020 年入围山东省 “高水平大学” 建设单位。
校区分布:有千佛山和长清湖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 3850 亩(约 256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135 万平方米。
学院专业:现有 22 个学院(部),67 个招生本科专业,1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 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2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 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师资学生规模:截至 2024 年 5 月,在职教职工 2831 人,其中专任教师 2119 人;在校本科生 24,112 人,研究生 9155 人(含博士研究生 673 人),留学生 185 人。
学科优势:有 1 个国家重点学科、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9 个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学科排名前 1%。在 2024 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列第 105 名,在 U.S.News2022 - 2023 全球最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 782 名。
山东师范大学办学文脉可追溯到 1902 年山东大学堂内设师范馆。1950 年 10 月,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校的基础上组建山东师范学院,系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本科高校。1952 年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并入。1970 年 9 月,学校机关及部分系部迁到聊城办学。1974 年 4 月,迁回济南。1981 年 3 月,学校被确定为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同年 8 月,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2012 年 11 月,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14 年 3 月,被批准为山东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20 年,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 “冲一流” 建设高校。
山东师范大学的专业涵盖了文、理、工、管、法、教育、历史、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如中国语言文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心理学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法学、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新闻传播学类、外国语类(英语、俄语、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等),还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
山东师范大学从 2019 - 2020 学年开始实行学分制收费改革,收费方式改为 “专业注册学费,按照学年收取,学分学费,按照学期收取”。不实行学分制收费的本科生按学年缴纳学费和住宿费,实行学分制收费的本科生需缴纳专业注册学费和住宿费,具体标准可参考学校财务处网站(山东师范大学财务处)相关信息。 山东师范大学设有多种奖学金,包括学校奖学金、社会奖学金等。如国际教育学院的明德奖学金、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社会奖助学金、化学院的创新奖学金、法学院的 “京鲁奖教金” 等。此外,还有企业及校友设立的各类奖学金,如 “猿编程创新人才奖学金”“一体同心” 校友基金、“博物华章” 校友基金等。
本科录取率:山东师范大学的本科录取率因年份、省份、专业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以 2024 年山东省普通类录取情况为例,普通类招生计划 2132 人,从分数和位次角度来看,不同专业的录取最低分和最低位次差异较大。如普通类省属公费师范生录取最低分为心理学(面向聊城市就业)570 分,最高分为汉语言文学(面向青岛市就业)、英语(面向青岛市就业)628 分;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最低分的专业为旅游管理 467 分,最高分的专业为汉语言文学 593 分;普通类提前批录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录取最低分为 581 分。在普通类常规批中,投档最低分最高的专业为中国语言文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地方专项计划),分数均为 586 分,位次分别为 33,156 位次、33,185 位次;投档最低分最低的专业是戏剧影视文学(地方专项计划)519 分,134,961 位次。
保研率:2023 届保研率为 7.61%(实际略大于);2024 届保研名额为 529 人,保研率为 8.4%;2025 届推免人数达 604 人,保研率为 10.05%,是该校历史上保研率首次突破 10%。
李笃信:中文系 75 级校友,山东章丘人,1954 年 9 月出生。入伍后在连队任通信员、文书、班长等,1975 年至 1978 年在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毕业后历任排长、师参谋、军参谋等多个职务。
郭旭升: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气地质与勘探专家。
巩志忠:校友,在植物生物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作出重要贡献。
曹雪涛: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79 级校友,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南开大学校长,长期从事肿瘤免疫治疗和分子免疫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