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武汉科技大学的相关信息:
武汉科技大学的英文名字是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为 “WUST”。
学校性质: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湖北省 “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规模: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学校共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 171.43 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 285.99 万册,电子图书 104.18 万册。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 25000 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 1 万余名,教职工 2700 余人,专任教师 1900 余人。
学科实力:拥有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 33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74 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20 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 8 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 40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8 个。在 2024 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列全国第 122 名;在 2023 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 801 - 900 名。
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是张之洞创设于 1898 年的湖北工艺学堂。1958 年改名为武汉钢铁学院。1995 年与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9 年改名为武汉科技大学。
学校设置有 18 个学院(部)、79 个本科专业,部分专业如下:
材料与冶金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等。
城市建设学院:城乡规划、建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
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商管理等。
化学与化工学院: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等。
机械自动化学院: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
一般来说,普通本科专业学费在 4500 - 5850 元 / 年,艺术类专业学费为 10350 元 / 年,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相对较高,为 25000 元 / 年。具体学费标准以学校当年公布的为准。
优秀学生奖学金:特等奖学金 3000 元 / 人・年,占学生总数的 1%;一等奖学金 1500 元 / 人・年,占学生总数的 3%;二等奖学金 1000 元 / 人・年,占学生总数的 7%;三等奖学金 800 元 / 人・年,占学生总数的 12%。优秀毕业生奖学金 1000 元 /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10%。
单项奖学金:对在德、智、体、美、劳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发放。
企业和社会团体设立的奖学金:如首安创新奖学金、辉玲奖学金、“冶机七七” 奖学金等。
普通本科招生:遵循 “公平、公正、公开” 的原则,综合衡量考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情况,择优录取。对按照国家、各省(区、市)的有关政策规定增加分数投档的考生,学校在录取时认可其加分。安排专业时,以投档成绩为准,按照 “分数优先” 的原则进行,不设专业级差。
国家奖学金:我校普通全日制在校在籍二年级及以上年级本科学生。学习成绩排名和综合考评成绩排名均位于前 10%(含 10%)的学生,可以申请本科生国家奖学金。学习成绩排名和综合考评成绩排名没有进入前 10%,但达到前 30%(含 30%)的学生,如在其他方面表现非常突出,也可申请,但需提交详细的证明材料。
国家励志奖学金: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武汉科技大学未公布过具体的录取率数据。从学校公布的招生信息来看,2024 年学校面向全国 30 个省(区、市)共招生 6339 人,涉及各类型招生录取批次 53 个。从目前已投档省份的数据来看,整体生源质量继续保持着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国际排名:在 2024 年 11 月 14 日发布的全球高校排名中,武汉科技大学有 10 个学科上榜,上榜总数位列湖北省高校第 8。在 2023 自然指数年度榜单中,未进入全球学术机构 500 强。
国内排名:在 2024 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列全国第 122 名。在艾瑞深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连续五年进入 “百强” 行列;连续两年在 “软科”“武书连” 等中国大学排名中均位列湖北省属高校首位。
毛新平: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钢铁材料研发与工程技术工作。
许家印:恒大集团原董事局主席,在商业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黄楚平:在政治领域有着丰富的经历和贡献。
孙志刚:在不同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贡献。
苗立杰:被誉为 “中国女篮的传奇后卫”,1999 年本科就读于武汉科技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后为该校 2007 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2024 年入选国际篮联名人堂。
高翔: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 2001 级校友,太蓝新能源董事长兼 CTO,荣获 “2024 十大重庆科技创新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