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相关信息: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缩写为 CUG。
学校性质: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国家 “211 工程” 重点大学、教育部优势学科平台建设项目资助高校和国家 “双一流” 建设高校。
校区分布:有南望山校区、未来城校区两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 1474353 平方米。
学院与专业设置:现有 23 个学院、70 个本科专业。有 16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工程硕士、MBA、MPA 等 10 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包涵 14 个工程领域。
学生规模:全日制在校学生 34160 人,包括本科生 18719 人,硕士研究生 12067 人,博士研究生 2339 人,国际学生 1035 人;成教及网络教育注册学生 2 万余人。
师资力量:教职员工 3405 人,其中教师 1943 人。
1952 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共同合并建立北京地质学院。
1960 年,成为全国重点院校。
1970 年,更名为湖北地质学院,学校迁出北京,搬至湖北省江陵县。
1974 年,定址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
1978 年,在原北京校址建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1981 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6 年,成为全国试办研究生院的高校。
1987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组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在武汉。
1997 年,成为国家 “211 工程” 重点建设高校。
2000 年,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主管。
2006 年,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同年成为教育部优势学科平台建设项目资助高校。
2017 年,首批获得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2022 年,再次入选新一轮国家 “双一流” 建设。
理科专业: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应用化学、地理科学类(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地球物理学类(地球物理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勘查技术与工程(勘查地球物理方向))、地质学类(地质学、地球化学)等。
工科专业: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类(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土木类(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地质类(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钻探工程方向)、资源勘查工程)等。
文科专业: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双语教学班)、市场营销、会计学、旅游管理)、广播电视学、思想政治教育、法学、英语、行政管理等。
第一档:3375 元 / 年。
第二档:4500 元 / 年。
第三档:5850 元 / 年。
第四档:45000 元 / 年。
第五档:55000 元 / 年。
国家奖学金:奖励特别优秀的学生,每人每年 8000 元。
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每年 5000 元。
赵鹏大奖学金: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老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教授携弟子共同出资 110 万元人民币设立于 2011 年 5 月,持续资助地质大学勘探、数学地质、资源产业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及本科生。
本科招生:一般在每年的 6-7 月,考生通过所在省份的高考志愿填报系统进行志愿填报。具体时间以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时间为准。
研究生招生: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的报名分为预报名和正式报名。预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 9 月下旬,正式报名时间在 10 月。具体时间以当年教育部公布的时间为准。考试时间一般在 12 月下旬。次年 3-4 月进行复试,具体复试时间由学校根据教育部规定和招生工作安排确定并公布。对于推免生,各学院会在每年的 9-10 月发布接收推免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符合条件的学生需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请材料并参加复试。
本科:学校在各个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和录取率有所不同,且每年的录取情况也会受到招生计划、报考人数、试题难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 2024 年河北省物理组和历史组的录取情况为例,可参考相关的报考资料,但具体的录取率数据较难准确统计和一概而论。此外,学校 2024 年保研率约为 12%。
研究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4 年毕业生的考研率是 38%。2023 届毕业生深造比例高达 45.62%,免试研究生录取人数达到 939 人,保研率 20.97%,各类基地班的保研率达到了 70%,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两个国家拔尖计划班的保研率更是达到了 100%。
郑思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 2017 级校友,在巴黎奥运会羽毛球混双决赛中,与黄雅琼夺得金牌。
黄雅琼: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 2015 级校友,与郑思维搭档在巴黎奥运会羽毛球混双决赛中夺冠。此外,在东京奥运会羽毛球混双决赛中,她与郑思维不敌队友获得亚军,当时夺得冠军的王懿律 / 黄东萍也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学生。
孙佳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2023 级硕士研究生,在巴黎奥运会男子 4×100 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与队友夺得金牌,这是中国游泳队首次获得该项目的奥运金牌。
程寒松:1982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2004 年被聘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特聘教授,任理论化学与计算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可持续能源实验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