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9月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9月21日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2025年的活动主题是“早防早治,守护认知”。为贯彻落实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做好老年期痴呆防治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积极进行预防和早期干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伊犁州中医医院将组织脑病科、老年医学科、针灸科、脊柱科、 风湿病科、高血压科开展阿尔茨海默日义诊宣传活动。
时间:2025年9月21日
地点:北京路街道清枫社区(河北路清风苑小区内)
活动内容
1. 疾病咨询:专家团队为市民提供关于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脑病的详细咨询服务。
2. 资料发放:免费发放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等相关资料。
3. 病情评估与初步诊断:为有需要的市民进行病情评估和初步诊断,提供专业的医疗建议。
4. 中医传统疗法体验:让市民亲身体验传统中医疗法在脑病防治中的应用,感受中医的魅力。
什么是阿尔兹海默症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它就像一个“记忆小偷”,悄无声息地偷走患者的记忆和认知能力,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阿尔兹海默症好发于65岁以上老年人,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高,有家族史的人群也更易罹患该病。

阿尔兹海默症的症状
阿尔兹海默症包括痴呆前阶段和痴呆阶段两个阶段,其中痴呆阶段根据认知损害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期。
痴呆前阶段:患者可无认知障碍表现或仅有轻度损害,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轻度受损,学习和保存新知识的能力下降。
痴呆阶段:
轻度:主要表现是记忆障碍,首先出现近事记忆减退,然后随着病情发展,出现远期记忆减退。部分患者可出现视空间障碍,还可能表现出不爱清洁、不修边幅、暴躁易怒等人格方面障碍。
中度:除记忆障碍继续加重后,工作、学习新知识和社会接触能力减退,出现逻辑思维、综合分析能力减退,言语重复、计算力下降,明显的视空间障碍等。有些患者还可出现明显的行为和精神异常,出现明显的人格改变。
重度:除上述各项症状逐渐加重外,还有情感淡漠、哭笑无常、言语能力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丧失。此外,此期患者常可并发全身系统疾病的症状,如肺部及尿路感染、压疮以及全身性衰竭症状等。

防治措施
早筛早诊:对于有家族病史、年龄较大等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认知功能检查。如发现记忆力减退、认知能力下降等可疑症状,应及时到医院神经内科或老年医学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脑脊液检查、基因检测等。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大脑功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每晚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交流互动,有助于保持大脑活跃。
药物治疗:目前虽然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愈阿尔兹海默症,但一些药物可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如胆碱酯酶抑制剂、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我们能做什么
给予关爱和陪伴:对于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家人和社会的关爱与陪伴至关重要。多花时间与他们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话语,尊重他们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提高认知和宣传:积极参与阿尔兹海默症防治知识的宣传活动,向身边的人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度,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误解。
支持相关研究:关注阿尔兹海默症的研究进展,支持相关科研机构和公益组织的工作,为早日找到治愈方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携手共进,在阿尔兹海默症防治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行动起来,为守护老年人的记忆和健康而努力,让他们能够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供稿:医务科、脑病科
审核:胡 怡
责编:王 啸


